曲阜儒家旅游文化深度解读
梅庆吉
造化一定是无意间,在这广袤无垠的原野上,撒下了一道弯弯曲曲的土阜;造化一定是没有预料到,这道土阜将在人类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。很久很久以前,有人相中了这里的水草丰美,纷纷从重译八荒迁徙而来,定居于此。人们根据这道土阜的形状,给她起了个美丽的名字——曲阜,那位不知名的作者,享有了几千年的著作权。
毛泽东书写的“曲阜”二字
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里,在这道曲曲弯弯的土阜上,升起了一颗又一颗耀眼的明星——伏羲、神农、黄帝、少昊、蚩尤、颛顼、帝喾、唐尧、虞舜、皋陶、伯益、孔子、孟子……这个名单,我们还会拉很长很长,但这已经足够。是他们,让这片土地变得神奇、厚重,随便的一把泥土、一块石子、一草一木,都会让你发现一段沉甸甸的历史与故事;随便走上一步,说不定就会与哪个历史人物的脚印重合;迎面的一缕轻风,也许你正跟哪个“天王巨星”擦肩而过。当然了,在这似锦的繁星中,最最夺目的,还是先师孔子。他是茫茫暗夜里的一盏明灯,指引着芸芸众生前行的旅途;他是东方喷薄而出的太阳,为人间带来一股强劲的“太和元气”,“参天地,赞化育”。明朝的那位成化皇帝就曾这样说过:“孔子之道,天下一日不可无焉。”若无孔子,“纲常何自而正?伦理何自而明?天下万物又岂能各得其所哉”?“使天不生孔子……将必昏昏冥冥,无异于梦中,所谓万古如长夜也。”诚哉斯言!曲阜就像一本厚厚的大书,让你欲罢不能。
实实在在地说,曲阜是一座真正的小城,面积只有895平方公里,人口也只有60多万。但因为这里升起了一轮“东方的太阳”,便把这座小城辉映得光芒万丈,让她披上了“东方的圣城”的华彩衣裳。
曲阜市地图
曲阜,是一部有头有尾、完完整整的儒家文化大书。到曲阜来,不能来也匆匆,去也匆匆,要静下心来,慢慢地走,慢慢地读,慢慢地品,慢慢地“退而省其私”。因为曲阜是一杯酽茶,一盅醇酒,囫囵吞枣,狼吞虎咽,那简直是暴殄天物!
那么曲阜这部大书怎么读呢?很简单,跟读一般书籍一样:按顺序来。那么这部书的顺序是什么呢?我认为是这样的:周公庙—→少昊陵、梁公林—→尼山—→颜庙、颜府、颜林—→洙泗书院、春秋书院、石门山—→孔庙、孔府、孔林。
与这条路线相配合,我设计了六个主题:
周公庙:感受孔子成圣之旅
少昊陵、梁公林:感受孔子先祖之旅
尼山:感受孔子出生之旅
颜庙、颜府、颜林:感受孔子首席大弟子颜回之旅
洙泗书院、春秋书院、石门山:感受孔子整理六经之旅
孔庙、孔府、孔林:感受孔子生平、思想、学说之旅
第一个主题:感受孔子成圣之旅
在《论语·述而》篇中,孔子发出一声沉重的感叹:“甚矣吾衰也!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。”他认为自己衰老的标志,就是很长时间没有梦到周公。我们反向推去,就是说在以前,他是经常梦到周公的。为什么呢?因为周公是孔子崇拜的偶像,是他心目中的圣人。孔子34岁那年入周问礼,“问礼于老聃,访乐于苌弘,历郊社之所,考明堂之则,察庙朝之度”之后,深有感触地说:“吾乃今知周公之圣,与周之所以王也。”由此可知,孔子是由周公领上圣人之路的,所以周公称“元圣”,孔子称“至圣”。而曲阜周公庙,就是孔子圣人之路的起点。
颜母的伟大,就是带着三岁的孔子从鲁源村迁居阙里,这一迁不要紧,竟让孔子在圣人之路上迈出了最最重要的一步。这一步之所以重要,是因为这里有周公庙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里说:“孔子为儿嬉戏,常陈俎豆,设礼容。”“俎豆礼容”的知识,只能来自周公庙。孔子不但能在周公庙里看到纯正的祭祀礼乐,观看到各种礼品,而且还能读到伯禽就封时带来的大批文化典籍。通过这些典籍,孔子了解到了周公的“制礼作乐”,从而定下了他一生的追求目标——“克己复礼”。他还说:“郁郁乎文哉,吾从周。”其中的周,就是周公时期的盛世。到曲阜来朝圣孔子,就不能错过周公庙这个“至圣先师”起步的地方。如果把曲阜比作一部大书的话,周公庙就是这部书的开场白。我把品读曲阜的第一个主题确定为:感受孔子成圣之旅。
元圣殿内的周公像
第二个主题:感受孔子先祖之旅
曲阜,不但有周公耕耘下的礼乐沃土,还生活着孔子的多位先祖。清孔昭玺编辑的《增补孔庭摘要·本源》载:“孔子讳丘字仲尼,其远派出自黄帝。”乾隆《曲阜县志·圣迹》载:“至圣先师孔子,其先出自黄帝子元嚣。”元嚣即少昊。按《孔子世家谱·序跋宗图》,黄帝为孔子的四十七代祖,少昊为孔子的四十六代。黄帝诞生地寿丘,少昊埋葬的地方,均在曲阜东北三公里处旧县村的东北。寿丘由两千多块巨大的条石垒砌而成,呈圆锥形,被称为“万石山”,亦被称为“中国的金字塔”。寿丘往北不远,就是少昊陵,孔子最早的这两位先祖,毗邻而居。这里还有景灵宫遗址和万人愁碑,都值得一看。
黄帝诞生地寿丘
少昊陵
在曲阜以东13公里处的防山北麓,还有梁公林,那里安葬着孔子的父母。《论语·学而》里面说: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”到曲阜来,一定要“追远”孔子的先祖,从中会让我们领略到孔子源远流长的血脉传承,无形中增加了孔子文化的厚度。少昊陵和梁公林在曲阜这部大书上,与周公庙一样,也算是前导部分吧。我把这一天的主题确定为:感受孔子先祖之旅。
梁公林大门
启圣王墓碑
孔子父母合葬墓
孔子哥哥孟皮墓
第三个主题:感受孔子出生之旅
如果把曲阜比作一出戏剧的话,周公庙、少昊陵和梁公林这部分可看作是戏剧的序幕,接下来就该进入展开部,这出戏剧的主人公——孔子,该登场了。2500多年前的一天,在尼山脚下一个空旷的山洞里,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。他那第一声啼哭,一定比别的孩子多了几分苦涩,将预示着他今后的道路充满坎坷、到处被冷落而郁郁不得志。这个婴儿不是别人,就是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。
“艰难困苦玉汝于成”,孔子正是在颠沛流离、四处碰壁中,在思考如何修复当下礼崩乐坏的局面,让自我、苍生、社会都各得其所,各安其位,和谐相处在一个共同的框架内,开辟一个太太平平的世界。当我们今天捧读《论语》时,他那掷地有声的语言仍会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。我想每个人都会像司马迁那样:“读其书,想见其为人。”想见孔子吗?那么到尼山来吧,来看看孔子出生的夫子洞,以及尼山孔庙、启圣王殿、毓圣侯祠和尼山书院。
尼山孔庙大成殿
在尼山夫子洞前,我们仿佛看到了步履蹒跚的孔子,一步步走出尼山,走出鲁国,走进了历史,走到了今天,走向了世界。到曲阜来朝圣,不到尼山,那你的朝圣之旅是不完整的。看完尼山之后请不要急于离开,再绕着碧波荡漾的尼山水库转转,会让你有意外的惊喜。比如孔子三岁之前生活过的鲁源村、颜母故里颜母庄、宋家山头村的颜母祠和扳倒井、颜母山上的红草坡,等等。看完这些之后,我想颜母在你的心目中就不再是一个概念,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伟大母亲站在了你的面前。我把这一天的主题确定为:感受颜母及孔子出生之旅。
孔子父亲叔梁纥像
供奉孔子母亲的启圣王寝殿
第四个主题:感受孔子首席大弟子颜回之旅
到曲阜已经是第四天了,还没去看“三孔”,一定着急了吧?别急呀。你知道吗,曲阜除了“三孔”,还有“三颜”,即与孔子首席大弟子有关的颜庙、颜府和颜林。颜回安贫乐道,刻苦好学,聪明伶俐,深得孔子的喜爱,心里已经暗暗认定了他就是自己衣钵的传承人,可没想到的是他竟先孔子而去。这个现实是无法让孔子接受的,所以他抚着颜回的尸体,悲痛地连说了两句“天丧予,天丧予”!在为颜回送葬时,他一边走一边哭,由于过于伤心,走路都有些站立不稳,弟子们关心地说:“子恸矣!”孔子却回答说:“有恸乎?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?”
曲阜颜子庙
东颜大颜回墓
走出孔府后门,从后作街往东,就可看到一座牌坊,上面写着“优入圣域”,那就后人为纪念颜回,在曲阜城里建起的一座“复圣庙”;在复圣庙一墙之隔的东边,有颜回后裔翰林院五经博士居住的颜府;在曲阜以东的防山之南,是颜回的长眠之地,名之曰“东颜林”。颜回与孔子,如影随形,提到孔子,就不能不提到颜回,到曲阜来看“三孔”,别忘了去看看“三颜”。“三颜”在曲阜这部儒家文化大书里,已经成了其中的一个重要章节。因为颜回已经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读颜回,也是在读孔子。我把这一天的主题确定为:感受孔子首席大弟子颜回之旅。
第五个主题:感受孔子整理六经之旅
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,他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,并且“有教无类”,让许多贫民子弟有了上学的机会。孔子办学,有着完整的教学体系,其中有“六艺”,即: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;还有“六经”,即:《易》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《春秋》(其中《乐经》已经失传,今称“五经”)。
孔子整理的六经,今存五经
孔子整理“六经”最大的动力应该是为了方便教学,正是孔子的这一点初心,却在我国文化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。试想一下,如果没有“六经”,我国的文化该是多么荒芜。如果到曲阜来朝圣,漏掉了孔子整理“六经”的场所,那将是一个老大的遗憾。孔子周游列国归鲁后,没有再做官,集中精力整理“六经”。
洙泗书院
曲阜息陬村,孔子作春秋处
今在曲阜,有三个地方是孔子整理“六经”的场所,即洙泗书院、春秋书院和石门山。有记载说,洙泗书院是孔子整理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的地方,息陬村是他整理《春秋》的地方,石门山是他系《易》的地方。其实这不是绝对的,界线不会这么清楚,只不过是大致这么说说而已。我把参观洙泗书院、春秋书院、石门山的主题确定为:感受孔子整理“六经”之旅。
孔子系《易》石门山
第六个主题:感受孔子生平、思想、学说之旅
舞台上演出,往往把最精彩的节目放到最后,叫“压轴戏”。几天的行程过去了,曲阜这部儒家文化大书也读到了最后,接近了尾声,但也进入了高潮。千呼万唤,我们终于来到了“三孔”门前。
哀色立庙图
鲁哀公十六年(前479),奔波了一生的孔子闭上了眼睛,享年73岁,被安葬了鲁城北泗上,即今天的孔林。孔子去世前唱了这样一首悲歌:“泰山其颓乎?梁木其坏乎?哲人其萎乎?”这三句诗里,透露出了孔子太多的感慨,他想扭转礼崩乐坏的局面却有增无减,他所推行仁政理念看不到实现的希望,他本想继续为之鼓与呼,可是,命运之神已经挡在了他的面前。这时孔子的脸上,一定写满了无奈。不过孔子并没有随着呼吸的结束而灰飞烟灭,他的生命已经与江河、山岳、长天、日月星辰融在了一起。乾隆皇帝祭拜孔林时,在一首诗里这样写道:“教泽垂千古,泰山终未颓。”是啊,泰山不倒,孔子永存。历史没有忘记孔林,人们没有忘记孔林,因为这里安息的是一个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的伟大灵魂。俄国诗人普希金《每当我在喧哗的市街漫步》一诗中,有这样两句:“但愿有年幼的生命嬉戏,欢笑在我的墓门之前。”你看孔子墓前那络绎不绝的人群,纷纷献上鲜花,顶礼膜拜,那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吗?
孔子墓
孔子去世的第二年,鲁哀公决定将其住宅辟为纪念馆,那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孔庙。庙者,貎也,孔庙就是孔子形象的体现。但曲阜孔庙与其他孔庙最大的不同就在于,它是孔子曾经生活过的地方,这里处处都弥漫着孔子的气息。“诗礼堂”那个位置,曾经是三间草房,当年颜母带着三岁的孔子来到曲阜,就住在这里。后来孔子收徒讲学、任大司寇、周游列国归来,一直到去世,基本都生活在这里。由于历代对孔子的不断加封,孔庙也得到了不断扩张,终于形成了现在的规模。
曲阜孔庙
即然住宅被辟为纪念馆,其后裔便重新“依庙建宅,建宅守庙”,这就是后来的孔府。漫步“三孔”,不知不觉就会受到浸染与渗透,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净化,让我们的境界得到提升,让我们的知识得到丰富。走过“三孔”,如果灵与肉不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,那真是虚了此行。我把游“三孔”的主题确定为:感受孔子思想、学说、生平之旅。
孔子后裔居住的孔府